close
我其實並不是一個很懂如何表達關心的人,
不過基於我曾經身為的角色,
我想我應該至少可以說說曾經作為一個"病人"的心聲吧?

喵媽的朋友就讀台大一年級的兒子,
因為罹患血癌就醫治療,
關心他們的人很多,真的很多,
會有想要一窩蜂去探病的同學、會有老是說"要加油!"的朋友、
會有擔心孫子擠不進病房而要女兒"再積極溝通一點"的爺爺......
某種程度而言,我們都很幸運,
有這麼多的人在乎、關心、疼愛,為我們著想;
可是所謂的"著想"啊!
我覺得不應該是以"我認為你們最好怎樣怎樣"為出發點,
而是應該先尊重病人與其照顧者的意願,
再來給予適當的意見或支持才對吧?

生病,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事,
一整個家庭都會被牽扯進去,
當這個家庭每天嘗試在混亂中理出一條可行而且是當下所能行走的道路時,
旁人過多七嘴八舌的聲音,往往只會讓他們更加無所適從;
而且,當大家都在關心,
我們會因此覺得自己應該要更勇敢、更堅強、更努力,
才對得起自己以及,很重要的,這些關心,
可是人本來就是都會有軟弱的時候的,
有時候我們也想無理取鬧一下,也想不顧他人眼光大哭一場,
為什麼,這些真的是在關心與疼愛我們的人,
卻無法支持我們這些脆弱的時刻呢?

愛可以讓人溫暖,也可以很傷人。
有些人來探病就是那樣,
一直鼓勵你、要你振作、要你加油,
說"你的感覺我可以了解",說"只要撐過去就會好了",
然後,可能還報上中醫師、草藥、健康食品......等等資訊;
然後偏偏當你想要抱怨想要哭訴想要說說你的不適的時候,
他們的眼神會開始游移,
於是你知道他們其實壓根兒不想聽這些,
他們期望看到的是個"勇敢而正向"的你,
他們期望你會笑著說"我會加油的!",
他們期望聽到你的家人說"很快就會沒事了,謝謝關心!"......
於是你了解到,好多人都害怕承擔別人的軟弱,
這種時刻,他們只會尷尬的想要逃離;
或者你可能什麼都不想說,只想安靜一下,
可是他們卻受不了那種沉默,於是更加滔滔不絕,
有時候其實"不說點什麼",僅僅只是在我們旁邊掉眼淚,
我們也會懂得那些在乎與關心的,
可是偏偏總是有好多人覺得"應該要說點什麼",
於是在他們死命擠出點什麼說的時候,
並沒有聽到病人或照顧者心底疲憊的聲音。

身為病人,不可能老實講,
甚至有這樣的念頭都會讓我們有罪惡感,
好像自己太不知感恩、太忘恩負義,
於是在跟病情纏鬥的同時,還得跟這些矛盾對抗;
媽的,這個世界上真的應該要有本"探病教戰守則",
第一條就要明列"陪伴與傾聽是最好的關心方法",
然後每個要探病的人都應該看完這本冊子才可以前往他要去的病房!

我盡量不對病人說"加油",
有些病不是努力就有用的,我最清楚這一點;
我也從不隨便說"你的感覺我了解",
不是當事人就不可能了解,
就算你能揣摩得出90%好了(實際上往往更低),
那並不代表你就能說出能安慰到別人心坎裡的話,
與其因為無心的傷到人,
陪在對方旁邊聽對方說話,真的有那麼困難嗎?
或者用沉默來平穩他的恐懼,真的有那麼痛苦嗎?
現在到底是誰在害怕沉默?

喵媽那邊親戚的一個長輩,
居然想要另一個訪台的長輩,
對生病的長輩說出"現在做任何治療都只是徒增痛苦,要不要......?"這樣的話,
因為她覺得這個長輩講的話那個長輩比較聽的進去;
被託付的長輩覺得為難,
跟喵媽商量後還是覺得不說的好,
因為"病人本身並沒有這樣的意願,精神狀況也都還很好"。

都是我的長輩,我不好說什麼,
可是我還是覺得哀傷裡面參雜了一點點的憤怒;
那當然都是好心,我明白,
因為在乎、因為重視,才更不希望所愛的人痛苦,
可是,並不是任何以愛為名所提出的意見都會是"對"的,
這個世界上很少有真正"對"的決定,
一個人所做的往往都是當下"能做"的決定,
在這種時候,這樣的意見,
我覺得其實是侵犯了病人與其家庭自主獨立作決定的權利了!

我們生病的人,或是我們的家人,
其實並不期待別人怎麼樣的安慰我們、怎麼樣的指引我們,或幫助我們,
我們真正想要的只是對方的陪伴、傾聽,與尊重,
陪伴我們必然會感受到的孤獨,
傾聽我們必然得經驗到的脆弱,
尊重我們在每個時刻所做出的"自己的"決定。

愛的意義之ㄧ是尊重,
如果少了這層認知,
那些因愛而給予的關心、建議與意見,
其實常常都只會是壓力而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sa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