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林正盛導演的"我們的孩子"中區首映,在國美館。

說是首映會,也是座談會,
主辦單位國美館跟時報文化基金會合作,
該協會余範英董事長不僅僅發行了這部片子,
今天還邀請了家扶中心社會資源部主任、台中教育大學培訓中心主任、
前教育部長黃榮村,以及洪蘭教授來參與座談討論,
喔,還有咱們的校長大人程海東......

這部片子是時報文化基金會"映像公與義"的第一步,
他們期待透過紀錄片這樣的媒介,探討社會公義的問題;
知名國片導演林正盛就利用本片探討了教育上的城鄉差距。
(恩,我猜某些會來逛本blog的人可能沒聽過他 = =",請自己google一下.......)
(我個人還滿愛他的"春花夢露"的~~)

全片主要以台北市民權國小跟台東泰源國小(林導的母校)做為對照,
一邊是下課就往安親班、補習班跑,
校外教學是去六福村坐遊樂設施,
然後社經地位較高的父母可以陪著做功課打籃球騎單車的都市孩子,
一邊是連學校的英文老師都是三間學校共用,
校外教學是在學校周邊遠足聽老師介紹東部地質景觀來由,
下課後可以在家後方的小溪看到溪蟹奔走的鄉村孩子。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是老話了,
但是事實是,很多人都不了解所謂的"差異"可以差到多大。

依據余董事長的說法,
林導很刻意的剪掉了許多灑狗血的部份,
顯然的他選擇了至少都是"家庭功能正常"的家庭來做為描述對象,
那些父母拿忙碌當藉口不與孩子親近,
或者單親、家暴、隔代教養...等等,
存在可能風險與問題的失能家庭都不在探討範圍之內;
我想這是因為林導大概想把重點著重在"城鄉差異"上而已,
其他會導致失焦的、煽情的元素就暫且讓它消失在記錄外吧!

所以,這部片呈現的城鄉差距在哪?

先說家長需不需要為經濟奮鬥好了,
同樣是愛孩子的父母、同樣是希望孩子好的父母,
城市的韓爸爸韓媽媽,看來也只是普通小康家庭,
但是因為不用"過於"為經濟打拼,
所以可以伴讀、陪孩子練習話劇、打籃球、接送孩子往返補習班......
台東的陳爸爸,雖說是個會鼓勵棒球比賽失利的孩子:
"下次再努力就好啦!不要哭!要多吃飯長高點!"的好爸爸,
可是因為需要用打零工的方式轉取家庭經濟收入,
所以不能像都市的父母那樣天天陪在身邊,
只能在下雨天不能上工的日子裡趁空帶孩子去釣魚......
你不得不承認,台灣社會雖然還沒有M型化的很嚴重,
但是卻也的確讓許多有心但無力的家長無法扮演好"陪伴"的角色,
即使他們是真心的希望可以也一樣!
(當然有更多家長是根本沒有或缺乏那顆"陪伴成長"的心......)
(Anyway,這部片林導因為不想模糊焦點所以沒有討論,)
(所以喵喵也就只簡單的說,)
(那些有能力卻無心的父母真的應該來看這部片好好檢討檢討!!!)

再來,是洪蘭教授有特別點出來的資源問題,
三個鄉下學校共用一個英文老師真的很糟,
然後,即是鄉下學校的校長(泰源國小的校長是個好人啊~~)多麼努力,
他們擁有的經費所能建立出來的圖書館,
怎麼樣還是比不上城市孩子所可能擁有的資源,
再加上網路資源的差距,
你能想像兩個世界的孩子所能推開的通往世界的窗戶,
數目上可以差上多少嗎?
很幸運的是這個問題是我們可以努力的,
(上一個問題...恩...需要政府的幫助... Orz)
喵喵跟范媽之前都參與過的希望閱讀捐款計劃是一種類型的方式,
其他,就像洪蘭教授很感性的說的一樣,
"捐獻你的金錢,或者捐獻你的時間,"
"每個禮拜撥個一天去為附近可到達的地方的孩子唸唸書,"
"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一個寬頻可以提供更多眺望世界的平台。"
(另外喵喵還主張應該鼓勵企業認購鄉村地區學校的圖書館,)
(用這樣的方式回饋鄉土所建構出來的將是一個未來,)
(橋會塌、路會壞、燈會熄,一個以好書餵養出來的人才,)
(不會消失,還有可能可以一代又一代的影響傳承下去。)

最後,片中有提到,
在教改都以城市觀點出發的狀況下,
(洪教授會後就說,那年考題出現火星文她超生氣的!)
(沒有網路資源的山區孩子怎麼可能看過那樣的東西!!!)
(那是出給"城市人"的題目啊!)
"唯有讀書高"的定義還是嚴重造就了萬年不退的分數掛帥主義,
於是鄉村的孩子容易在這樣的框框底下喪失自信,
再加上缺乏適當的rule model,對於未來的迷惘是比城市的孩子多的;
當導演問到孩子們未來要做什麼,
你可以看到城市的孩子們大聲而迅速的回答,
鄉村的孩子的答案卻充滿著遲疑、不確定與猶豫。
這有兩種改變方式,
一是政策面的改變,
就像片中泰源國小熱血的老師說的,
"請那些政府官員來我們這邊住一個月,"
"他們就會知道這些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那是他們在台北的冷氣房裡想不到的。"
或者像程校長會後說的,
找一個辦法確實的讓各個孩子的差異可以發揮,
不適合讀書的孩子,在其他方面上可能有勝過其他孩子的talent,
教育制度要確保的就是那樣的talent,
不會在教育體制中因為看不到未來而消失;
另外是要將差異的美好保留融合,
片中民權國小的校長說:
"鄉下的孩子比較有人本精神,"
"城市的孩子擁有國際觀點,"
"怎樣把兩者結合,才是最重要的。"
洪蘭教授也分享了她們帶鄉村孩子"進城"、都市孩子"下鄉"的體驗,
這些差異需要被認知,然後進一步的互相尊重與學習,
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培養出一個"全人"的孩子。

座談會很不錯,
家扶中心的主任分享的個案跟個人感受,
可以看出第一線教育工作者的辛苦與奉獻,
洪教授具組織性的分享讓人可以想見清楚的脈絡與希望,
程老大的表現讓阿喵驚艷,
因為我本來預期會聽到像在校內那樣樣板而八股的東西的,
不過...恩...頭頭是道還一針見血哩!
是說台中教育大學的主任太無重點的游移讓阿喵越來越沒耐心,
所以在黃前部長榮村先生開始自我中心的言不及義時,
迅速的選擇走人回家...... XD
話說新的教育部長人選還沒出來哪,
最好不要是個頭腦僵化愛用自己的觀點看待時代變化的人,
不然恐怕還是一點進步都不會有!   囧"
(ㄜ...但是也不能是杜先生那種腦袋線路有點異於常人的人就是了......)

以上,不知道東海有沒有機會放這部片?
有機會的話推薦大家都看看囉!
我還滿喜歡林正盛不灑狗血平鋪直述的敘事方式的,
淡淡的,但是震撼感一點都不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sa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