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書賊/Markus Zusak/木馬文化

聽說這本書好像很多人排......
唔,我看完了啦!要搶的可以動手了!

其實我找不到對這本書確切的形容詞,
所有列在書背上那些各大報的佳評,
怎麼看都缺了點什麼......
"足以與"安妮的日記"並列經典。" 
有點誇張囉!Annie怎麼說畢竟還是個活生生的人哪!
"本書足以和馮內果"第五號屠宰場"的肅穆、安慰人心的黑色幽默相提並論。"
恩...黑色幽默?在哪裡?就因為設定的敘事者是個死神嗎?
還是因為死神的那些碎碎唸???
"這麼感人的小說,會讓好多讀者熱淚盈眶。"
是怎樣?又要再一次證明我的淚腺死了嗎?
有幾段文字是會讓我感受到胸口被人重捶一拳的撼動,
不過離所謂的熱淚盈眶還有點距離的說~~(TAMAMA上身)

這本書講個是一個叫做莉塞爾的小女孩的故事,
她的父親在風雨飄搖的德國納粹統治前夕,
是個身陷囹圄的政治犯,
貧窮的母親帶著她與弟弟前往收容之家,
準備由收容之家的人們帶著兩個孩子前往寄養家庭去;
結果,莉塞爾的弟弟在旅途中過世,
莉塞爾在弟弟冷清的喪禮後偷了一本掘墓工人手冊。
莉塞爾的寄養家庭位於慕尼黑貧困的郊區,
大人們常常彼此咒罵,烽火時時威脅人命,
那本掘墓工人手冊,是小莉塞爾與過去唯一的連結,
她抱著這本自己根本還看不懂無法閱讀的書睡覺,噩夢不斷,
養父漢斯為了安撫莉塞爾,開始利用深夜為莉塞爾上閱讀課;
就這樣,莉塞爾開始有機會閱讀她所接觸到那些許多不同的書籍,
每本書所言說的故事,在現實環境裡食物匱乏的情形下,
餵養了這個女孩的靈魂。
莉塞爾開始偷書,
她讀書給躲藏在他們家地下室的猶太人麥克斯聽,
這個瘦削恐懼還帶著獨自存活的罪惡感的年輕人因此得到了安慰,
他甚至還為莉塞爾創造了兩本隱匿的言說著自己的故事的書籍:
"監看者"和"抖字手";
莉塞爾也讀書給在空襲時一起躲在防空洞裡的街坊鄰居聽,
用一段又一段的文字,不知不覺的平撫了惶惑與恐懼之心。
死神撿到了莉塞爾記錄了自己的故事的書"偷書賊",
為了人類所能同時展現的勇氣與懦弱、偉大與卑賤、信念與失落所動搖,
於是,講述了這則關於一個納粹德國時期,
貧困但眼底依然有著光彩的小女孩的故事。

Markus Zusak的文筆很好,這會是本讓人想一口氣看完的書;
雖然我覺得宣傳詞用的"文字的力量"有點不夠精確,
不過反正宣傳從來就只是宣傳,不會掩蓋書籍本身的色彩。

莉塞爾體驗到的,我覺得,是故事的力量。
故事是那些書本所言說的,
而隱藏在文字表面之下所無從言說的情感、意志、信念,
也都透過故事而發散的出來,
從而成為構築起我們的認知、感受與體認(或大曰為靈魂)的血肉。
單單只有文字本身是無法構成力量的,
文字所傳述的故事才能,
透過"偷書賊"的故事,
我們體會到了關於孤寂與恐懼的情緒,
認知到了關於體貼與堅持的意志,
閱讀到了關於生存與道德的信念,
了解了我們每個人在自己每段不同的時空裡所可能扮演的偉大與卑劣,
也看了了我們每個人所可能選擇的黑暗與光明;
這,就是所謂"故事的力量"。

會歸零不只有生活裡的一切大小事物、成就失敗...而已,
生命也都會歸零,喵喵最近總在承受這樣的衝擊,
我們所前進的一切將交織成我們生命的故事,
值得或不值得只有自己能下定論,
因為我們的生命是我們自己在活的。
Ahi es la vida,這就是人生,
失落、猶豫、懷疑、害怕、恐懼、遲疑、困惑、矛盾,
都是人生的一部份,
同樣道理的,
開心、歡笑、悸動、成就、滿足、感動、愉悅、充實,
也都是人生的一部份;
於是我其實也沒什麼建設性的詞語好說的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都看著別人的故事,
那些被言說的、不被言說的或難以言說的,
都醞釀著自己的力量與結局,
在我們的人生故事裡東一頁西一頁的閃現它們的火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sa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