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已不再/凱傑米森/天下

某種程度來說,這本書讓我想到龍應台的"目送"。

凱傑米森為美國燥鬱症研究的先驅,同時也是重度燥鬱症患者;
在其丈夫理查衛特的支持之下,她出版了"燥鬱之心"一書,
以同時身兼醫生與患者的身分分享自己多年來與躁鬱症對抗的歷程。

理查衛特從小患有重度閱讀障礙,
卻能憑著自身的毅力成為精神病領域的專家,
但是就算是這樣的人,就算是這個曾經逃過何杰金氏症的勇者,
最後依然因為罹患了伯奇特氏淋巴癌而辭世。

在這本"一切都已不再"裡,凱傑米森將兩人二十年的生活娓娓道來,
同時也記錄了陪伴丈夫抗癌,以及丈夫離開後,她獨自面對哀傷的過程。

人生總有很多轉角,而我們都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會轉到哪裡。

我們可能在殤逝之中為著必須開始肩負與規劃的責任而迷惘,
我們可能因為一個階段的未盡而感到一事無成的挫敗與慌張,
我們可能看著一則不知道能不能成功的挑戰而感到無路可退的自我質疑,
我們可能覷著一雙不知道能不能握起的手而失落、而一言難盡......

常常,我們覺得it's up to win or loose,
常常,那些無從言說的心情啊,如芒在背,如鯁在喉。

只是我們也常常都那樣的清楚:
有些事,只能一個人做。有些關,只能一個人過。有些路啊,只能一個人走。

嘿,你知道嗎?
迷惘難免、挫敗難免、質疑難免、失落難免,而寂寞啊,更是難免。

所以,所以,你只要,繼續向前走就是了。

情人節那天,凱忍不住還是在理查告別般的叮嚀裡問了那樣一句話:
"但沒有你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理查說:"我不知道,但你一定會好好的。"

理查彌留的當晚,凱在病房中遲疑,
最後她認真的道別了,然後回到"他們的"家中、留下理查,試圖安睡;
因為理查在清醒的時候就曾經一直提醒她,
充足的睡眠是避免她燥鬱症發作的重要因素之ㄧ。

是的,這本書的書名叫做Nothing Was the Same,
但是那些不再的東西其實都還在,
在凱的文字敘述裡,我們可以清楚的看見那些東西如何轉化......

然後,延續。

有時候,需要放過自己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

有時候,你覺得快要碎裂消散的東西,其實可能一直都還在那裡,
只要繼續向前走,你就看的到了,在回首的淚眼婆娑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sa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