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有人研究這個? - 法醫昆蟲學家的搞笑諾貝爾報告/Mark Benecke/先覺

說來也算機緣巧合,
養病的喵先是萬般無聊的在圖書館借到了商務印書館的"搞笑諾貝爾獎",
隨後才在金石堂看到了這本書,於是就開開心心的帶著書回家了。

搞笑諾貝爾獎是由"不可思議研究年報"舉辦的科學界盛會之ㄧ,
任何人都可以提名值得獲得該獎項的研究報告,就算是自己提名自己都行。
在科學領域之中,只要符合正確的scientific method,
且夠搞笑、夠有創意、夠古怪,
則不論該研究多麼的匪夷所思,或是某種程度的發人深省,
它都有機會奪得搞笑諾貝爾獎。
總之,依據"不可思議研究年報"的定義,
搞笑諾貝爾獎是頒發給"無法獲不應該複製的成就"的。
舉例來說,台灣的國大們獲得了1995年的和平獎,
因為他們證明,
政治人物從拳腳相向中可以得到的比對別的國家發動戰爭更多的好處。 XD
這份諷刺意味濃厚的雜誌,
每年都會趕在真正的諾貝爾獎頒獎前,
於哈佛大學的桑德斯劇院舉辦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的頒獎典禮。

Mark Benecke是搞笑諾貝爾獎德國編選人員,
這本書中收錄的實例均以他的本行為主,
因此大家只能看到化學、物理與生物學界的趣味論文,
如果對政治、經濟等領域有興趣的話,那還是去找找商務印書館的那本吧!

科學家們問的問題並不總是可以用典型的"對人類有貢獻"來解釋,
像本書援引的許多例子看來根本就是胡搞瞎搞!
在國家經費有限的前提下,
社會觀感會要求科學研究必須夠嚴肅,
要能有效迅速的完成一定的期望並達到一定的結果,
最好還要可以有"於國於家有望"的應用潛能!
在上教主的課的時候,
曾用太空探索作為引人爭議的科學研究的例子進行過討論;
有人說只在乎短時間內的結果而無視於未來的可能應用是"短視近利",
也有人說,砸大筆經費一眛追求搞不好根本不存在的"未來的可能"是"好高鶩遠"!
(好啦...我承認上面這句是我在很火大的狀況下辯回去的...)

所以所謂的科學精神到底是什麼?
嚴格要求確實進行的實驗步驟?
懷抱著利世的偉大精神在努力研究希望有所奉獻?
有多少研究可以光明正大的說對人類有貢獻?
大姐姐就說過:"我才不敢說豆娘打架對人類有啥貢獻勒!"(笑)

我想,我個人以為,
科學精神裡重要的是不斷的問"為什麼"的那個部份吧?
開始研究時問的是"為什麼會是這樣?",
研究進行中問"為什麼這樣做產生的結果是那樣?",
實驗成功了以後問"為什麼這樣做解釋了這個,那也可以解釋那個嗎?",
實驗花費數年之久虛擲經費之多還不成功時問"為什麼我還要那麼堅持",
懂得對自己的研究以及心態反覆詰問的話,
一個實驗就算不能成就什麼大事業也會有它的意義,
一個科學家再怎樣走火入魔也都不至於瘋狂的固執在鬼打牆的混亂裡。

順便提一下我對某人的部落格中提到的教育事件的反思,
我覺得,與其單一的定義XXX是"民族英雄"或者"侵略者",
不如提供時代背景、人物功過以及各方面對這個人的看法,
通通架構於課本之中,
然後老師不要用自己的定義來"協助"學生定義該人物,
而是引導學生就手中所擁有之資料來進行正反詰問、臧否與思考,
讓學生去問"為什麼",讓學生去思考,
讓學生去自行演繹他們自己對該人物的定義。
誠然,這樣聯考會失去標準答案,
但是我以為,與其讓我們的社會環境綁架我們的歷史,
與其讓我們的統治政黨(哪種顏色都一樣!),
以軟性的思想控制統一來挾制我們的價值觀,
培養出能夠主動思考、創造與多面向觀察的孩子,
才是對國家競爭力最有幫助的作法吧!?
孫中山先生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問了"為什麼?"而毀滅了一個威權統治的時代,
就不要再讓威權統治單一定義法則(again,哪種色都一樣!),
在新時代的教育裡生根了吧!

不要忘記問"為什麼?",就不會停止思考,
而思考的進行始終都是必要的,
每個人都習慣往習慣裡走,
而每個習慣其實都有它必須突破的地方。
這些科學家看來很瘋狂,
不過他們愛問"為什麼?"的精神,我想是應該尊重的。

BTW,我最喜歡的一個搞笑實驗是,
"酒精、大蒜與酸奶油對水蛭胃口的影響"。
依照這篇文章的結論可以得出的應用是(我認為),
以後前往熱帶雨林進行研究的學者,
可以在裸露的皮膚上塗點大蒜精,
不只會讓leech倒胃口,搞不好還會讓牠們神經衰弱而亡喔!
VIVA! Ig Nobel Prize!

相關資訊可見不可思議研究年報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saca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